看点:黄奇帆:产业数字金融要吸取互联网金融经验教训 做到三个坚持
2月25日,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在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举办的明珠湾金融峰会(2023)上表示,在消费互联网市场空间逐渐饱和的局面下,产业互联网是未来数字经济的重要发展方向,也是推动我国经济创新转型发展的有力抓手。
“从市场竞争主体来看,目前我国前20大科技公司绝大多数集中在消费互联网领域,而美国前20大科技公司中大部分已经成为产业互联网领域的领头羊。在中美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产业互联网是推动数字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黄奇帆认为。
(相关资料图)
产业金融在我国是以银行业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机构,专注于服务B端产业链企业的重要金融服务形式。我们把产业金融发展之路分为三个阶段,即:以银行对公业务为代表的产业金融1.0阶段;以供应链金融为代表的产业金融2.0阶段;以产业数字金融为代表的全新的产业金融3.0阶段。
“产业数字金融作为产业金融服务的3.0阶段,充分利用了智慧科技时代数据客观、公允、难篡改、智能应用广的特点,这是过去互联网消费金融时代难以实现的,是主动拥抱世界科技发展潮流方向,顺时代发展脉络而行的创新举措。”黄奇帆表示,在数字技术赋能下,逐步引导金融服务从过去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看重企业主体担保、抵押,核心企业确权、增信的模式,向只关注交易信用,向市场主体提供平等融资环境转变。这是我国金融服务技术创新引领世界金融服务全新潮流的一次超车机遇。
黄奇帆称,科技创新往往伴随高风险而被市场诟病、怀疑,但产业数字金融恰恰是有效控制社会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创新。产业数字金融的本质是通过数字技术,最大限度透明化产业金融服务的各个环节,使虚假贸易背景、虚假交易过程、虚假资金往来、虚假账户管理、虚假数据等传统金融风险点无处遁藏。“产业数字金融将通过数字化手段充分暴露、极大降低当前金融系统中各类潜在的风险,打造一个全透明化的数字金融市场。”
黄奇帆同时表示,产业数字金融和工业互联网是实体企业自身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双轮驱动,要结合起来一起落地。实际落地过程中,企业面临短期巨大成本投入和数字化效果需要较长一段时间才能呈现的时间错位。
“特别是对本已处在较大经营压力的民营中小微企业而言,单纯的数字化技术转型成本难以承受。”黄奇帆称,产业数字金融可以配合工业互联网技术改造,让实体企业在开展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可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数字金融服务所带来的降本增效实际便利,显著提升实体企业自身的数字化转型积极性,助力数字经济在传统产业的尽快落地。
值得注意的是,黄奇帆提醒,与服务C端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不同,聚焦于服务B端产业链的产业数字金融,要吸取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做到三个坚持:
一是坚持科技机构和金融机构各司其职,取长补短,共建生态。产业金融市场体量是消费金融的若干倍,服务的要求也与消费金融不可同日而语,庞大而复杂的市场一定不是单靠科技公司或者金融机构的力量能够完成的,两者谁也不能取代谁。“科技公司提供数字技术赋能,金融机构提供金融场景服务,坚持各司其职,保持开放心态,取长补短、融合发展方能实现产业数字金融的创新服务效果。”
二是坚持严把准入门槛,吸取消费互联网的经验教训,稳步推进产业数字金融科技创新。产业的数字化是一项门槛很高的科技技术,特别是要能满足金融机构严格的风控要求,不是任何科技公司、供应链公司简单的系统对接和数据采集就是产业数字金融,而必须对产业金融服务全流程进行深度科技赋能,真正实现数据的四流合一,需要对金融和科技都有较深理解的平台和团队方可构建生态,金融机构要审慎选择对金融和科技均有较深理解的科技平台,审慎发展产业数字金融。
三是坚持为实体经济降本增效的初心。数字技术赋能产业金融,一定要切实为实体经济带来降本增效的效果,而不应增加企业金融服务的额外成本,数字平台要成为金融机构和实体经济之间有益的科技桥梁。
此外,黄奇帆还提出,央行完善和提升“沙盒监管”制度,特别是加强对产业数字金融科技平台的创新支持,为已经成熟的产业数字金融平台进行监管背书,给予合法身份,并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优先与拥有背书的科技平台开展合作,规范市场准入机制;“一行两会”监管机构出台政策引导各类金融机构提高自身金融资产数字化的占比,特别是提升对存量和增量资产数字化风控的占比,将有助于提升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科技能力和资产质量。既鼓励金融机构开展自身的数字化创新,也鼓励与拥有合法背书的第三方科技平台开展合作等建议。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