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消费趋势前瞻:多地疫情过峰后消费修复 旅游、餐饮服务回暖明显

春节临近,随着更多地区走出感染峰值,春节期间的节日消费有望成为疫情防控优化后的第一波消费高峰。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周慧北京报道


(资料图)

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

然而,由于受到新冠疫情冲击,不少地区2022年12月中下旬的地铁旅客数量明显减少,消费市场等待修复。

2023年1月10日前后,北京、河南、浙江等多地表示,已度过疫情高峰期。在这样的背景下,多个城市地铁客流量增加,居民消费需求稳步释放,消费市场发展韧性有望显现。

事实上,元旦期间,部分疫情提前过峰的城市,已经出现明显的消费回暖迹象。目前春节临近,随着更多地区走出感染峰值,消费行业进入稳步的复工复产期,加上中央和地方扩内需促消费系列政策逐步见效,春节期间的节日消费,有望成为疫情防控优化后的第一波消费高峰期。

不过,目前消费市场的回暖呈现区域不同、行业冷热不均的情况。有分析认为,随着春运带来的返乡潮,走亲访友等消费场景出现,会带来食品烟酒、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将得到进一步的提振。另外,可选品以及与出行相关的服务消费也会受益。

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春节期间中高收入群体的服务消费将会形成较大提振,春节期间周边自驾游、海南等地旅游会明显增加,滑雪、温泉等服务消费也会上升。

城市:线下消费场景陆续修复

2023年1月上旬,北京宣布疫情已经过了感染的高峰期。同时,河南、浙江、重庆、四川等多个省市也宣布感染过峰,这对于消费的回暖来说是利好消息。

MetroDB.org网站数据显示,在1月3日到1月6日新年的首个工作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成都和武汉等主要城市的地铁客流量水平,相比上一个工作周有一定上升,接近2022年上半年的客流量水平。

地铁客流的明显波动出现在2022年的12月份,上述城市的地铁日人均客流量变化和城市疫情的达峰和过峰的时间周期紧密相关。

但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城市的地铁客流量数据同比2018年和2019年日均客流量还有不小的差距,也意味着这些城市的线下出行和消费恢复,相较疫情前的水平还有一定的反弹空间。以北京市为例,MetroDB.org网站数据显示,北京2018年和2019年的城市日均客流量均超过千万,2022年的年均客流量为618.24万,2023年的第一个工作周每天的客流量在700多万,周末的客流量在400万上下。

武汉的情况类似,2019年武汉地铁的年日均客流量在333.94万,2022年日均客流量242万,2023年的第一个工作周日均客流量在240万左右。

不过,一些城市已经提出部分消费将在2023年恢复到疫情前的目标。以北京市为例,北京市代市长殷勇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北京将发挥超大城市市场容量优势,2023年力争实现住宿餐饮、交通旅游等接触性消费行业恢复到2019年水平,全市总消费增长5.5%。

而从短期来看,在各省市疫情感染过峰和居民出行逐步恢复正常的大背景下,2023年春节期间的消费市场,有望迎来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后的第一个小高峰。

1月11日,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执行所长赵伟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表示,北京疫情后消费的修复,对全国来讲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线下消费场景修复,会明显带动客流量回升、餐饮消费等服务业活动回暖,这在全国范围内是普遍适用的。不过,由于不同城市疫情感染达峰、客流恢复时间不一,消费修复节奏也不一样,也不排除部分地区疫情反复导致场景修复较慢,全国范围内区域回暖会在短时间内存在冷热不均的情况,但长期看会逐渐一致。

“相较其他城市,北京消费修复会更快、更乐观一些。北京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偏高,2021年其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5002元,仅次于上海。由于北京高收入人群占比多,线下消费场景也较多,场景修复下其高收入人群消费需求会较快释放,服务业修复速度可能高于大多数城市。”赵伟表示。

赵伟进一步指出,相对北京、上海来看,国内大多数城市虽然收入水平低一些,但低收入人群的人均收入修复弹性大,有望带动其对必选品和部分可选品的消费,对当地整体消费形成支撑。

出行、餐饮等线下服务消费回暖明显

从行业来看,目前回暖最明显的是部分线下服务业,比如餐饮、出现、酒店、休闲娱乐等。

赵伟表示,春节期间,中高收入群体的服务消费将会对整体消费形成较大提振。

“场景修复下春节期间周边自驾游、海南等地旅游会明显增加,滑雪、温泉等服务消费也会上升。以元旦假期为例,旅游客单价相对上升,部分远途旅游增多,近期飞往三亚的航班也在加快恢复,或指向高收入人群消费的已开始修复。”赵伟表示。

从出行领域看,1月6日,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成光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称,预计2023年春运期间客流总量约为20.95亿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99.5%,恢复到2019年同期(29.8亿人次)的70.3%。

民航局披露,2023年春运期间全国民航日均客运航班1.1万班次,恢复至2019年73%左右,其中涉及北上广的航线加班3459班,占国内航线加班总量的33.5%。

相关OTA平台数据也显示,自去年12月19日以来,春运期间票价逐日上涨,目前已处于高位,作为近三年以来第一次大规模春节返乡流动,春运出行有望给民航行业带来一定程度的修复。

赵伟表示,春节效应会对消费形成一定的提振,形成消费短期内的一个小高峰。春节临近,人员返乡、走亲访友等消费场景出现,一方面以商品消费为主,食品烟酒、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将得到进一步的提振;另一方面,可选品以及与出行相关的服务消费也会受益,比如交通、衣着、户外运动、美妆等。

餐饮消费方面,部分过峰城市的餐饮服务消费已经接近上年同期水平。美团数据显示,2022年12月19日-25日北京餐饮业堂食的预订量环比上周增长218%;有餐饮企业表示,北京部分餐饮门店客流恢复至七成左右。

1月10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联系多个北京地区餐厅发现,临近春节,公司聚餐、年会增加,北京不少餐厅包间一席难求,部分餐厅直接在大众点评页面上更新了被包场日期的消息。

和府捞面相关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2023年元旦以来,和府捞面门店的单日营收相较上年有的已恢复90%以上,单日门店客流有时超过上年同期。预计春节客流大订单多,门店会更忙。从城市来看,北京恢复最为迅猛。从区域来看,华北、华中地区回暖更快,华北疫情过峰早,恢复快,华中有很多景区门店,假日经济拉动明显。

另外,预制菜也成为春节餐饮消费的热门品类。京东超市数据显示,2022年年货节期间京东预制菜销售同比增长150%,占全年销售额的15%。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京东超市获悉,数据显示,在京东超市年货节上,海文铭福州正宗佛跳墙礼盒、广州酒家利口福佛跳墙盆菜等定制礼盒销售势头强劲。

体育休闲娱乐消费方面,温泉度假、线下演出等休闲娱乐消费回暖明显;体育健身和赛事服务行业,受疫情影响仍复苏缓慢,不少消费人群处在感染康复后的身体休整阶段,对于有运动强度的健身或者大众体育赛事依旧保持审慎参与的态度。

浙江省体育局网站1月11日消息,目前浙江省相关体育赛事仍遵循“不禁止”、“不提倡”、“不举办”的原则,全省不硬性禁止举办各类体育赛事,3月前不提倡举行各类竞技性较强体育赛事,省本级各类体育比赛3月前原则上不举办。

乐刻运动相关负责人表示,疫情政策优化以后,乐刻门店单店的活跃人流降到了高峰期的八分之一,截至2023年1月初,活跃人流开始缓缓爬升,已是刚放开时的客流两倍左右,健身需求正在慢慢恢复和释放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关键词: 餐饮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