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调查】一线调研:科创金融如何突破?从“看过去”到“看未来”

上海是科创企业孵化、培育的高地,也是金融资源集聚的高地。新形势下,扶持科创企业成长壮大,银行义不容辞。以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为契机,银行如何突破早期科创企业“轻资产”“高风险”“缺营收”等痛点堵点,支持科创企业勇攀高峰?近期,新华财经记者走进银行和企业进行一线调研。

从不敢贷,到定制贷


(相关资料图)

上海某医院骨科,一天要接诊三四十名肋骨骨折患者;因肋骨是薄层图像,全扫完有400多幅,这对放射科医生来说,就意味着要连续好几个小时看成千上万幅图像,看片时间一久容易疲劳。上海联影智能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联影智能”)与医院合作开发的AI阅片系统,解决了这一烦恼,成为辅助医生的另一双“眼睛”。

科技赋能医疗的背后,离不开银行智慧金融的精准助力。

联影智能是联影集团旗下的五家核心主体之一,成立于2017年,主要负责提供医疗AI解决方案,以赋能医疗场景中的临床、科研工作以及医疗设备。“我们企业是‘AI+医疗’,属于软性医疗资源,不像硬件看得见摸得着,特点是研发投入较大。”联影智能COO詹翊强告诉记者,企业目前仍处于创业期,但发展速度很快。

人工智能行业的技术转化和想象空间很大,但科研技术要求高、孵化周期长。上海银行公司业务部总经理助理陈杰指出,在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科创企业的特点是初期研发投入巨大,短期现金流紧张,传统的短期流动资金贷款难以根本性解决企业的资金需求。

就联影智能而言,一方面企业处于初创期,研发投入巨大,短期资金压力较大。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产业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医疗领域又具备其特殊性。这种情况下,若使用传统授信产品对接客户,银行与企业都将面临较大的压力。

“按照原来传统的审批思路,这家科创企业是做软件技术的,属于轻资产公司。”上海银行徐汇支行副行长陆建国坦言,科技企业很多还处于研发阶段,产出效益短期还没有体现,这对银行的风险控制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但新时期,支持科创企业发展,银行必须出手。怎么做?银行要转变的地方很多。"

针对联影智能的企业特性和资金需求痛点,上海银行组建了“攻坚克难小分队”并与企业开展了多轮沟通,打通审批堵点,最终为其定制了5年期的研发资金贷款产品方案,给予了总额2.5亿元的授信额度,成为企业的“首贷行”。2022年,基于对行业发展趋势和企业发展前景的看好,上海银行主动提升了授信额度至4.5亿元,用于支持企业研发投入。

“我们对这个行业很有信心,目标也是行业的头部企业,目前联影智能研发的相关产品申请专利超过500件,应用落地、合作的医院超过1700多家。”詹翊强告诉记者,长期限的银行贷款支持,让企业不再为流动资金所困,可以专注于“硬核”的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

从看过去,到看未来

如果说风险投资是金融支持科创企业的“最先一公里”,那么,银行信贷就是“催化剂”“连接器”。

从“无贷户”到“首贷户”到“伙伴客户”,上海银行与联影智能一路相伴。在该行科创金融助力下,联影智能已完成几十款AI应用研发,贯穿诊疗全流程,同时获得五张NMPA三类证,涵盖呼吸、神经、骨科、放疗四大领域,并参与了多项国家级重大项目。

陈杰告诉记者,传统银行评价企业,主要是看企业的过去,即过往的业务发展情况,过往的财务报表。但对联影智能这样的科创企业,更应该看企业的未来,即技术的未来应用场景,企业的未来发展。

近几年,在科创金融上摸爬滚打探索经验,上海银行总结出了以投贷联动的思维去综合评价企业:一是看企业所处的行业在资本市场上的热度怎么样,上海是投资基金最敏锐、最活跃的市场之一,头部投资机构的评价是重要风向标;二是看企业的团队,创业团队在行业领域里的经验和能力,决定了企业未来的成长性;三是看企业所在的行业是不是重点导向性的产业,企业的技术是不是填补市场空白、解决“卡脖子”问题的,这有助于评估企业未来估值提升的可能性,而联影智能正是处在医疗人工智能这一重点行业内,是攻坚前瞻技术以填补技术空白的优质科创企业。

“大多数科创企业是新生的,必须去评估企业的未来。科技企业更大的空间是在未来,在于成长性,这方面的评估,过去银行是比较欠缺,这几年银行也在补短板,进行风控、经营创新。”陈杰指出,为了“看懂”科创企业,结合新兴未来产业赛道,上海银行组建了一系列科创金融实验室,有集成电路金融创新实验室、生命健康金融创新实验室等。

在联影智能的科创金融服务背后,上海银行与上海交通大学、张江集团联合成立的“生命健康联合创新中心”功不可没。

通过整合三方优势资源,上海银行建立“一个专家库,一组特色金融产品,一套线上服务平台”,“生命健康联合创新中心”借助张江集团丰富的科创投资经验、上海交大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优质项目资源和生命科学领域专业能力,帮助生命健康领域科创类项目获得投融资支持,完成成果转化,实现较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这一创新模式在支持联影智能等企业研发资金贷款需求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打造科技金融服务“上海样本”

科技企业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既是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也是加速数字经济赋能升级、支撑新基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产业。近年来,上海科技企业蓬勃发展,2022年新增科技企业10.7万户,占上海全市新设企业数的28.9%,日均新增294家科技企业。上海提出的目标是,到2023年底,累计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2万家以上、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万家以上、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00家以上。

银行信贷是科创企业融资的重要一环。创新科创金融服务,为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科创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提供差异化的融资产品,银行的金融力量正不断体现。截至2022年末,上海有科技支行7家、科技特色支行81家,上海辖内科技型企业贷款户数为1.99万户,较年初增长47.75%;贷款余额6892.48亿元,较年初增长51.93%。

以记者调研的上海银行为例,为落实“十四五”规划中对创新驱动的战略发展要求,上海银行加速金融赋能上海本土科创企业发展,加大在上海市三大先导产业、六大重点产业的布局投入。

针对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的科创企业,上海银行推出了符合企业全生命周期需求的系列科创金融产品,重点推进投贷联动产品创新、建立投资机构合作生态圈。通过创新专利许可收益权质押融资等模式,为科创企业提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通过创设科创“投联贷”产品,与各类专业投资机构共同服务优质科创企业;着力开展投贷联动探索,推进“期权宝”认股期权业务,为高成长性企业提供股债融合的金融支持。

截至2022年末,上海银行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超千亿元,科技型企业贷款客户数增长接近翻番。在上海市产业技术创新促进会发布的“2023年沪上百强硬核科技企业”中,该行服务企业覆盖超过半数。

“科技赋能金融,金融反哺科技”。在银行业转型发展的背景下,发力科创金融,让金融资源向“专精特新”集聚,也是银行业经营发展有待挖掘的新空间。

上海科创金融服务的质效优化未来可期。根据此前制定的目标,到2025年,上海主要银行保险机构总体将力争实现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突破1万亿元,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在2021年基础上实现翻一番,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余额和户数在2021年基础上实现翻两番。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