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增长阶段应聚焦突破关键共性技术

广发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产业研究院院长沈明高本版摄影:宋春雨

广发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产业研究院院长沈明高日前在第十一届中国创业投资论坛发表演讲时表示,未来40年,中国将进入创新驱动增长阶段,应聚焦突破关键共性技术,从而带来若干产业的爆发性增长。


【资料图】

沈明高分析,二战至今,全球经济增长基本分为两个阶段,二战结束至1981年是全球利率上行阶段,1981年后进入40年的利率下行周期,“1981年后,按照美元计价的中国GDP增长了60倍以上,发达国家战后崛起带动了全球增长,之后是中国的追赶,进一步为全球的增长增加了动力。”

展望未来40年,沈明高认为,中国将进入创新驱动增长的阶段,“增长背后还应看到全球产业链转移的趋势,2008年起,第五次全球产业链转移开始,此次不仅有经济因素在驱动产业链转移,还有地缘政治等非经济因素,对第五次产业转移影响深远。”

第五次全球产业链转移中,本来是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从中国逐步向东南亚国家转移,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型产业逐渐向中国转移,这是经济因素驱动的技术转移。然而,目前情况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确实在向东南亚国家转移,但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出现了向美国回流的现象。

在沈明高看来,第五次全球产业链转移出现了历史上第一次非经济因素驱动的分化,对中国带来的挑战非常明显。“就我国创投以及创新活动而言,不能继续大规模模仿及引进发达国家成熟技术,而需要超越这一阶段,承担创新责任,这是我们当下增长的痛点,是新时代的基本特征。”

下一代技术创新方向在哪?沈明高从应用技术的角度,将技术分成三个层级:一是通用技术,二是共性技术,三是专用技术、单体技术、产业技术。他举例称,当下最重要的通用技术是数字技术,ChatGPT(OpenAI研发的聊天机器人程序)则是共性技术,这一共性技术未来会带动更多单体技术、专用技术的发明和应用。

作为通用技术,数字技术具有的特点包括规模收益递增、无形资产投资占比大幅度增加、资源向头部国家集中以及直接融资比重上升。

沈明高建议,政府相关部门的产业政策应聚焦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和突破,“当然,尽管我们也不能缺席通用技术的研究,但从应用技术的角度,共性技术是最关键的环节,其突破会带来若干产业的爆发性增长。”

以广东为例,沈明高认为,广东关键共性技术主要包括高通量计算、GPU、电机数字控制、传感技术、极限制造、数字孪生、基因编辑技术、药物递送系统、储能技术和生物育种技术。

在沈明高看来,我国未来产业发展趋势,就是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这需要挖掘规模红利,通过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将规模优势转化为效率优势,以中间产品标准化推动终端产品个性化发展;聚焦共性技术,推动创新升级,实现数字化转型;布局中游制造,突破“卡脖子技术”和产业链关键环节,以进口替代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实施亚洲战略,先区域化后全球化。

沈明高表示,其所在的产业研究院目前主要关注共性技术驱动的四大赛道,分别为大消费、新能源、半导体和生物医药。其中,大消费领域关注智慧养老、预制菜、泛智能家居、现代海洋牧场等新赛道;新能源领域关注下一代储能技术路线和商业模式、氢能“制备-储运-应用”产业链等;半导体领域,芯片、半导体设备及材料以及电机数字控制等是重要方向;生物医药领域则包括医药CXO(医药外包)、药器械CXO等。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