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城市应差异化做大文旅品牌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段时间以来,一批中小城市成为游客“心头好”。有以烧烤、螺蛳粉等美食“出圈”的淄博、柳州,有凭影视剧“圈粉”的江门、大理,还有依靠英歌舞、放风筝等文化活动火起来的潮州、潍坊。不同的路径为中小城市塑造文旅品牌打开一片新天地,也同时抛出一个问题,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是否能有更多中小城市做大文旅品牌?

当前,文旅产业底层逻辑已经发生改变,从狭义游山玩水迈向广义文旅融合,从传统的自然景象、人文景观发展到万物皆场景、处处皆可游。底层逻辑的改变,极大地丰富了产业的想象空间,为更多中小城市脱颖而出奠定基础。

在通向做大做强文旅品牌众多道路中,中小城市必须树立差异化发展思路,在“千城一面”中回答好“我是谁”,建立独特的城市形象。我国拥有数千年的文化历史,广袤的大地上处处都有讲不完的故事,只要肯挖掘、善挖掘,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城市符号。这种符号是基于城市精神、历史、文化、资源的独特概括,同时也要有鲜活的具象表达。

鲜活在于动人。一个城市的动人之处在于其故事生动,此间的人与事,决定了消费者的认知和期待,构成了文化产品的底蕴和内涵。只有让以城市形象为根基的文旅产品具有更强的社会价值和情感触动能力,才能使其成为连接城市与消费者的桥梁,具备成长为品牌的前提。在文旅品牌建设过程中,中小城市要始终紧扣自身特色持续经营,强化政策支持,用小切口、精服务的运营思路,契合文旅融合新阶段的消费需求,着力提升吃、住、行、游、娱各个环节的体验,不断强化品牌辨识度,实现文旅业态、城市发展和民生建设的多方共赢。

此外,中小城市发展文旅产业,还需要找准发力点,切忌贪多铺大。实践证明,中小城市往往资源不足,大拆大建的资金密集型做法风险大、见效慢。许多地方新建的“仿古街”最终走向冷清,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也破坏了城市原本的文化脉络。在这一轮的中小城市旅游热中,更多的城市应该学会“花小钱办大事”,用较少的“硬投资”撬动“软环境”的提升,把钱花在刀刃上,以人为本,从消费者出发,在“烟火气”中经营文旅品牌;还要力戒“花大钱办小事”,真正把资金与政策投入营商环境提升、人文素质提高等需要久久为功又利于长远的事情,从根本上筑牢城市发展的基底。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