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龚虹嘉:看好生命科学领域 但很难投出下一个海康威视

不坐班、先给钱、只签一年合同,如果你是企业老板,你是否愿意接受员工这样的条件?

10年前,龚虹嘉给出的答案是“yes”,他招徕的这位编解码技术天才王刚,帮助富年科技将H.264编码技术做到了世界前沿。

这段“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流传已久,但江湖从来不缺龚虹嘉的“传说”。


(相关资料图)

他在1994年投资创办的德生收音机已成为“中国收音机第一品牌”;1995年投资的德康,后被亚信合并,成为第一家到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概念股;1998年注资拯救的握奇,目前广泛的产品线和解决方案已应用于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

而最为人称道的,还是龚虹嘉出资245万投资的海康威视,如今已斩获超3万倍的回报率。

虽然在投资圈外,龚虹嘉十分低调,似乎声名不显,知名度似乎比不上投资圈其他人。但在投资圈里,龚鸿佳是“大佬”,被称作“A股套现王”“中国最牛天使投资人”“中国版孙正义”“安防教父”。

2022年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上,龚虹嘉家族的财富为13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90亿元,高于他的湖北老乡雷军(117亿美元)。

“做别人不想做、不好做、不敢做的事情”这是龚虹嘉秉持投资的“三不”原则。

这几年,龚虹嘉换了新赛道——生命科学,这次他还准备再造一个“海康威视”吗?

近日,在首届ISG深圳国际创投节上,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专访了龚虹嘉,聊了聊他近几年的投资布局与投资理念的变与不变。

转向不确定性更大的生命科学领域

淡出IT赛道,龚虹嘉做起了生命科学的“生意”。

纵观龚虹嘉的创业投资经历,从90年代到21世纪初,德生收音机等成功的创业项目为日后的投资布局奠定了财务基础。从21世纪初开始,以海康威视为代表,龚虹嘉在信息通讯、安防等IT领域广泛投资布局。

近六、七年,龚虹嘉频繁减持海康威视,逐渐从IT行业转向生命科学领域。几乎每次减持海康威视,都会引发市场震动。曾有人问龚虹嘉为什么频频减持?他回答:“我运气够好了,应该洗脚上田,做个快乐的人。”

从IT行业“洗脚上田”,但他现在又挽起裤脚,进入到生命科学领域。梳理龚虹嘉投资版图会发现,截止目前,他在干细胞、基因、中药材、土壤治理等领域,已累计投资超30家企业,如中源协和、上海傲源、博雅辑因、美联泰科、天科雅、嘉博文、泛生子基因等。

但生命健康并非一个能在短期内收获丰厚回报的行业,龚虹嘉此前也表示,“在我投的项目里,基本十年能有一个结果都算比较快的。”

因此,除财务回报外,龚虹嘉也向记者表示,“目前的投资布局也是想解决现实生活、人类环境中需要克服的一些痛点和难点。”

其中,北京嘉博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简称“嘉博文”)是他经常提起的一家被投企业。嘉博文成立于2001年,据龚虹嘉介绍,嘉博文的核心产品是回收餐厨废弃物并将其转化成有机的土壤调理剂,“以前土壤治理不受重视,现在土壤和粮食安全上升到了国家安全,如何在短时间内让污染耕地变成良田很重要。”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对耕地高强度、超负荷利用,耕地质量状况堪忧,突出表现为中低产田面积大、耕地质量退化的面积大、污染耕地的面积大和机质含量低、补充耕地的等级低、基础地力低等“三大三低”的问题。

作为“土壤改良”技术的专业服务团队,2012年,嘉博文获得农业部颁发的全国唯一一个以餐厨剩余有机物料为原料的“土壤调理剂”肥料登记证。

龚虹嘉解释道,“通俗地讲,土调剂的使用可以让土地先‘喘口气’,大自然本来就有自我循环、自我修复能力,人类破坏了微生态环境,阻断了这种自我循环,就万物不长了,我们把这种自我修复能力激活后,每年进行维持。”

但最初,嘉博文的产品却并不被市场认可,企业濒临倒闭。

彼时,相似的投资故事再度上演,龚虹嘉又在在嘉博文生死存亡之际注资挽救。

投资策略转变取决于生命科学行业特点

在专访过程中,龚虹嘉难掩对生命科学领域的浓厚兴趣。但他也表示,相较于之前深耕的IT行业,生命科学领域的投资,从人到项目的不确定性都更强。

“站在投资者角度,在IT行业,里程碑的实现、花费的时间、投入资金的可预估性要比生命科学领域强。做生命科学领域的早期投资,死亡谷/黑暗期的时间会特别长,更加充满未知性和不可预测性。”

据医药魔方InvestGO统计,2022年中国医疗健康领域一级市场共发生1516起投融资事件,同比2021年降低37%,二级市场共发生82起IPO事件,同比去年降低33%。

此外,龚虹嘉直言,生命科学行业的“强监管”特性也“令人沮丧”。“不仅产品要做得好,还要获得监管部门的批准,否则产品做得再好也没用。这点跟我们原来做IT的产品不一样,毕竟是跟生命联系在一起,有效性和安全性需要很好结合。”

风险大、周期长、不确定性强、强监管...基于生命科学行业的此类投资特点,龚虹嘉投资理念和策略也相应有所调整。

募资端首先发生变化,龚虹嘉作为高净值个人LP,逐渐重视和其他LP共同投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一个生物医药项目动辄几十亿的投入,如果一个基金就一个高净值个人LP,私人资本也会觉得比较吃力。”

而在投资端,龚虹嘉强调,之前IT领域“小步快跑,滚动发展”的投资模式,不再适用于生命科学行业。“我做IT行业都是滚动发展、投钱不多,用最小的投入换来最好的发展,但在生命科学、生物医药领域,这招‘不灵了’,需要长期且大笔资金注入。”

此外,龚虹嘉也发现投后服务越来越重要。如果在投后阶段,企业需要大量资金时,龚虹嘉表示,会有意识地引荐一些投资人,他们一般都是该领域的优秀投资人/机构。

一方面,大量的资金投入需要风险共担,“以前我投项目喜欢一个人投完就算了,后来发现生物医药行业需要找些人一起分担。”

另一方面,优质投资人能为创业者带来更多机会。龚虹嘉认为物以类聚,一个优秀投资人会带来一个优秀的圈子,“他们会有成功的投资案例,有成功经验的创业者、管理者、优质客户,这些对创业者来说都是很好的学习、借鉴、获得帮助的机会。”

而在此之前,龚虹嘉表示,“以前在IT行业想的比较少,特别是做早期,后面都是靠经营层去对接公司发展需要的资源,而且一般都是解决某些技术难点。”

能在生命科学领域投出下一个海康威视吗?

从IT到生命科学领域,变的是投资赛道、部分投资理念等。而龚虹嘉的“三不”投资原则还是一以贯之。

“做别人不想做、不好做、不敢做的事情。”龚虹嘉关于投资的“三不”原则充分体现在挑选投资项目、投资团队及创始人等方面。

江湖一直流传着龚虹嘉和编解码技术天才王刚的故事。龚虹嘉最初创办富年科技时,想招王刚入伙。但王刚提出三个条件:第一,不坐班,只在家干活;第二,先给一笔钱,保证下半辈子后顾无忧;第三,只签一年合同。

这三个条件,没一个能轻松兑现,但龚虹嘉还是答应了。后来,王刚不负众望,在家中埋头近半年,帮助富年科技将H.264编码技术做到了世界前沿。由此也奠定了富年科技的市场地位。

龚虹嘉告诉记者,一些出身、教育、工作背景辉煌的人,大家会认为他们把不确定性变成确定性的概率更大,因此他们得到别人认可的概率就大。“但还有一些人出身背景没那么好,但可能很有天分,他们有时候能够另辟蹊径,找到一条更可能接近真理的路。”

上述投资理念频频让龚虹嘉把目光投向聚光灯以外的人和项目。

龚虹嘉家族此前投资了基因疗法企业博雅辑因,其创始人魏文胜是北京大学教授,“当时我们最早去看他的时候,好像没有什么投资人去找魏教授,当然我也老会怀疑和担心自己的感觉有错,为什么这么专业的人没有投资人来看。”

后来,龚虹嘉邀请懂行的朋友一起看技术,评估项目风险等,打消顾虑后成为“给魏教授第一个写支票的投资人”。在博雅辑因Pre-B轮、B+轮都能看到龚虹嘉、嘉道谷投资的身影。

为何会逐渐形成投资的“三不”原则?

龚虹嘉认为其中有性格的因素,“你发掘了别人不看好的人,实现了别人认为不太可能实现的事情,在自己过去的人生中,这一点不断得到正向反馈和回报,就会强化这种兴趣。”

“既然投资‘三不’原则一以贯之,且在此之前不断创造惊喜,那么能在生命科学领域投出下一个回报如此丰厚的海康威视吗?”

“很难!”当记者抛出这一问题时,龚虹嘉没有思考片刻便直接回应。

一方面,他表示,海康威视高昂的回报倍数是跟他此前一直没有融资有关。另一方面,生命科技、生物医药是需要不断融资的行业,不太可能一个人投到底,融资过程中股份也会被稀释,所以,像海康威视一样收获高昂财务回报的难度比较大。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