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滩走出产业兴旺路
驱车从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向西南出发,约50公里就到了康苏镇乡村振兴基地。从高处极目远眺,一排排设施农业大棚整齐划一,一棵棵杨树泛起绿芽,一株株沙棘连片成林。不远处,克孜勒苏河与膘尔托阔依河汩汩流过村庄,滋养着这里的一草一木。
地处帕米尔高原北部的乌恰县位于祖国的最西端,平均海拔2890米,是一个以传统畜牧业为主的典型高原牧业县。地处高原,这里自然条件恶劣,山地、戈壁、荒滩占总面积的98%。现在的乌恰县康苏镇乡村振兴基地在2021年以前曾被称为玛依喀克,柯尔克孜语意为“晒得冒油的戈壁滩”。
(资料图)
曾经自然环境恶劣,植被覆盖率低,风沙肆虐,经过10余年的植树造林和设施农业建设,这里成为一片生态产业兴旺的宝地。
搬下来留得住
曾经,以传统畜牧业为主的乌恰县经济产业单一,增收空间狭小,一度是深度贫困县。为让牧民走出大山,走向定居多业发展的致富道路,从2005年开始,乌恰县着手规划实施连片搬迁定居计划,经过调研最终确定在玛依喀克建立牧民定居点。
“这里平均海拔1840米,年均气温在10以上,周边有两条河流,水资源相对丰富,是全县唯一一处土地平坦广袤、水资源丰富、土壤碱性较小的高山平原地区。”康苏镇党委副书记陈利平说。
2006年起,乌恰县将膘尔托阔依乡、波斯坦铁列克乡、吉根乡、铁列克乡、乌鲁克恰提乡等7个乡镇的农牧民群众从平均海拔250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搬迁至平均海拔1840米的玛依喀克。
如何让牧民搬下来、留得住?玛依喀克开启了重建之路。2006年以来,乌恰县动员干部群众,分期到玛依喀克与农牧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拉沙运土平地、开沟积肥种草、挖坑植树造林、运石头建大棚……17年来,先后有4万余人(次)干部群众参与到玛依喀克的建设中来,成功改良戈壁荒滩8万余亩,其中森林草地41342亩、特色林果19800亩、耕地约5786亩、设施农业1500亩,昔日寸草不生的戈壁荒滩变了模样,2200余名牧民在这里定居。
如今行走在康苏镇,学校、卫生室、户外文化活动广场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红顶黄墙的安居富民房错落有致,柏油路通到了每家每户,道路两边的林木郁郁葱葱,不时还能看到小轿车从身边经过,镇上村民实现了居住有房屋、产业有支撑、活动有场所、就医有保障,生活质量得到极大提升。
戈壁荒滩的改变还在持续。结合这里的气候特点和土质结构,从2021年起,康苏镇引导村民共种植了6900余株优质苹果树和万亩沙棘。“2023年将新种植3890余株优质苹果树,同时,还将新种植2000亩大果沙棘。特色林果的种植既改良了土壤、美化了环境,又为农牧民增收致富寻求了一条新途径。”陈利平说。
种得好卖得出
进入4月份以来,康苏镇的设施大棚里热闹非凡。村民们忙着栽种、管理、采收,大棚里,西红柿、辣椒、莲花白、桃子、葡萄、无花果等应有尽有。
在乌恰县康苏镇的一座大棚里,阵阵清新的果香扑鼻而来。大棚主人吐尔地巴依·米马特拉说:“我们都是绿色种植,别看草莓个头小,可是甜得很。”
今年48岁的吐尔地巴依·米马特拉是最早搬迁下来的牧民之一。他说,怎么也没想到只会放牧的自己,如今竟靠着大棚种植技术每年增收5000余元。去年,他在大棚里种了一茬莲花白就挣了3500元。“今年我刚种下圣女果和草莓,应该会比去年挣得多。”吐尔地巴依·米马特拉说。
过去,康苏镇由于设施农业发展缓慢,绿叶蔬菜主要从其他地方购入,品种单一价格较高。为应对高原气候,改变种植条件,从2006年起,康苏镇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一座座大棚在戈壁滩上建了起来。
但要让世代以放牧为生的牧民种菜,实施起来并不容易。建成后的蔬菜大棚最初统一交给原玛依喀克管委会管理,并对村民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到2019年,管委会改变思路,将大棚“包产到户”,承包给搬迁牧民,还有专门的农业技术人员到大棚里指导牧民种植蔬菜、水果。
康苏镇副镇长苏鹏说,为了提高种植收益,找到更多销路,近年来,康苏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把培育壮大设施农业作为群众增加收入、助推乡村振兴的重点产业之一,不断加强新技术推广应用,优化种植结构,调整种植品种,有效拓宽了群众增收途径。
“通过积极了解市场,引导村民种植畅销蔬菜和瓜果。我们还集中向单位、学校等推销地产蔬菜,主动洽谈农产品销售公司,让牧民实现‘种得好、卖得出’。”苏鹏说,仅2022年,康苏镇共为农户销售各类果蔬约76万元。这几日,已经有20座大棚的辣椒正在销售,辣椒的产量约为400公斤/棚。“除了辣椒,目前种出来的瓜果蔬菜由县里统一销售,根本不愁卖。”苏鹏说。
如今,昔日的戈壁滩上蔬果飘香,康苏镇设施农业大棚已有589座,其中林果棚272座、蔬菜棚317座,大棚里的蔬菜和水果三分之一供应给乌恰县居民,设施农业已成为农牧民持续增收的有力保障。
苏鹏说,今年,康苏镇聘请山东寿光的技术人员前来指导高标准种植,“我们计划对现有果蔬大棚进行提质增效,确保农户在设施农业发展中持续稳定增收”。
育良品养良畜
走进康苏镇阿依尕特村村民吐尔地·乌斯曼家,木制秋千在门外显得格外别致,小院里的核桃树、苹果树冒着绿芽。吐尔地·乌斯曼热情迎客,讲述起搬迁后的变化。
“过去没有搬迁时,我家在离这里十几公里的山区里。”吐尔地·乌斯曼说,那时,山上交通不便,时常没有信号,还经常有雨雪天气,山区的牧民生活很贫苦。“即便如此,当时鼓励大家搬迁时,仍然有很多牧民不愿意搬下来。”吐尔地·乌斯曼说。
“你再看看现在,他们都羡慕搬下来的人。”吐尔地·乌斯曼说,定居以后,村民们享受了更多的好政策,用上了稳定的电,喝上了干净的水,思想有了很大改变,“现在一年四季都在大棚里种蔬菜水果,牛羊养殖不需要转场放牧,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
近年来,康苏镇除了发展设施农业,还持续巩固畜牧业高效产业地位,大力推动“小畜换大畜,劣畜换良畜”,帮助农牧民购买西门塔尔牛和牦牛,同时邀请专家举办养殖、配种、饲料制作等方面的讲座,目前全镇共有西门塔尔牛1360头,户均2头。
最早一批搬迁的牧民阿布都克里木·艾合买提如今已成为养殖大户。他说,从山上搬下来之后,有了安居房、草料地,还有了棚圈。这些年通过品种改良,他的养殖规模逐年扩大,收入也在逐年提升。“我现在有150头牦牛、20头西门塔尔牛,还有15匹马和20只羊,去年就有20万元的纯收入,今年肯定会更好。”阿布都克里木·艾合买提说。
去年,乌恰县克尔克孜羊良繁中心落地阿依尕特村,该中心占地面积逾1195亩,圈舍36栋,目前存栏量达5000多只。“良繁中心主要对柯尔克孜羊进行多胎性选育和大体格羊选育培育,通过现代养殖科技推动品种改良,打造柯尔克孜羊产业品牌。”博正羊业办公室主任林虎说。
阿依尕特村被确定为自治区级乡村振兴示范村,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王鹏军说,今年,围绕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的目标,阿依尕特村正全力推进乡村振兴。
“今年,阿依尕特村申报项目13个,涉及资金超过7000万元,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建设项目和特色林果提升项目都已经在施行中,我们还计划投入2700万元进行环境整治和2000亩农业低产田改造。”王鹏军说,去年村民人均纯收入约19805元,预计今年将超过2.1万元。
“我们正计划在克孜勒苏新村新建村民健身娱乐广场、果蔬育苗基地和村民服务中心,为阿依尕特村新建办公楼。同时,国网克州供电公司还将实施绿洲35千伏输变电工程,改善康苏镇电网网架结构,满足镇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陈利平说。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