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热闻】广东人离阅读越来越近
刚刚出炉的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深入推进全民阅读,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这是自2014年开始,全民阅读连续第10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让出版、发行行业十分振奋。
(资料图片)
正如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委员、蒙曼教授所说,越是科学发展、技术进步,越要重视读书:“读书可以让你的情感更加丰富,也可以让你的价值观更加坚定。”从“倡导”到“大力推动”,再到“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工作经历了近十年的发展,书香雅韵的覆盖面越来越广、影响程度越来越深。广东的全民阅读工作进展如何?取得了怎样的成果?记者走访广州图书馆与南国书香节组委会,探寻全民阅读“广东模式”的尝试与成果。
广州打造“图书馆之城”样板
近年来,很多市民都能明显感觉到,广东的公共阅读空间触角更广,与各地市民的距离越来越近。截至2022年5月,广东全省共建成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150家,全省涌现出“粤书吧”等2000多家新型阅读空间,“粤读通”数字证卡实现地市级公共图书馆互通互认并获得41万人申领。最新一年的数据将在今年4月公布,预计还会有一个较大幅度的增长。
在广东各地公共图书馆内,市民读者可以在超过1亿册/件的纸质文献“书海”里遨游,在数万场线上线下阅读推广活动中寻找同好、共读好书。“阅读是个人求知、修身最基础、最方便、成本最低的路径。”在广州图书馆馆长方家忠看来,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有助于整个社会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多读书的氛围,推动文化建设。
如今,广州全市176个镇街实现了公共图书馆(分馆)全覆盖,截至2022年底,广州共有公共图书馆(分馆)、服务点、自助图书馆等各类图书馆(室)1368个,其中实现通借通还的共计788个。全市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57.47万平方米,馆藏总量3257.19万册(件)。
数据显示,2022年广州公共图书馆的服务量仍保持高位:公共图书馆累计注册读者量达511万人,读者进馆为1650万人次,外借文献量2937万册次,举办线上线下读者活动17060场,参加线上线下读者活动人次为2556万。
广州图书馆内,经常坐满了在此阅读、自习的读者,遍布广州各区的公共图书馆也成为许多市民常去之地。方家忠认为,随着政府投入更多资源去完善公共图书馆体系、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对全民阅读的推进作用非常明显。
《广州市“图书馆之城”建设五年行动计划(2022-2026)》显示,广州计划向“智慧图书馆之城”和“阅读之城”进发,从数字技术与服务模式创新两方面着手推进“图书馆之城”建设。方家忠相信,“图书馆之城”将进一步服务于全民阅读事业,促进广东乃至全国公共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南国书香节探索“广东模式”
今时今日,阅读已不仅仅是手捧一本纸质书静静品读,电子书、听书、新媒体等也成为大众阅读的主要形式之一,主题论坛、学者讲座、领读活动、好书推荐等个性化阅读活动,也带动越来越多读者从阅读中获取精神食粮、沉淀文化底蕴。
今年8月,2023南国书香节将在广州琶洲“重启”主会场,全省分会场也将增至400个,成为全省读者最为期待的阅读嘉年华之一。近几年来,南国书香节邀请嘉宾人数、文化活动场次、覆盖人群总数逐年上升。
从2020年开始,南国书香节开启阅读新模式,改变以往集中办展形式,化整为零,将“政府推动,出版供给,阵地联盟,平台共享,品牌引领,基层参与”的“广东模式”,复制到每一个具体的阅读推广单位,提供了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广东样本”。2022南国书香节中,活动数量突破1200场,覆盖人群超过5000万人。
“作为全民阅读工作的参与者,回顾这十年来全民阅读的变化和深化,既欣喜于阅读给人们带来的正向引导,也对未来工作的推进充满信心。”南国书香节组委会负责人介绍,“家门口的书香节”的办展模式,让书展更接地气、更亲民,真正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带给读者一种夏日阅读的仪式感。
在这种仪式感的带动下,每年暑假,许多“老广”都习惯性地关注南国书香节的动向,认识到“又是一年读书时”,阅读的习惯潜移默化地印在大众心中。随着全民阅读工作的深入开展,“阅读接力棒”从书香节出发,传递给全省各地的书店、图书馆、文化空间、阅读推广机构等等,让全民阅读工作达到“随时随地”“永不落幕”的效果。
南国书香节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说,在不久的将来,书香节将聚焦“提质升级、转型拓展”工作,加深与微信读书、抖音等平台的合作与运用,利用好互联网、大数据、5G、智能终端等数字技术带来的“文化科技红利”。同时,进一步扩面下沉,向乡村延伸,扩大全民阅读工作的“覆盖面”,绽放岭南文化新光彩,实现文化发展新突破。
南方日报记者黄楚旋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