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动态:促创新 优结构 稳预期 科创板为中国经济注入新动能
春色倍还人。走进科创板改革“试验田”,科技创新企业一派生机盎然。数据显示,科创板2022年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有望首破万亿元和千亿元大关,研发投入预计超千亿元。
这既是我国经济持续稳中向好的鲜活缩影,也是硬科技企业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生动写照。科创板公司以创新发展为中国经济注入新动能,助力稳定经济大盘,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提振市场信心。
(相关资料图)
促创新,助力维护经济稳定运行
自重重“变数”中求解“定数”,依托科技创新,科创板公司及时把握市场机遇,不断开辟新领域。
回望2022年,科创板公司业绩整体保持稳健增长,营业收入合计将达1.21万亿元,同比增长29%;归母净利润合计1144亿元,同比增长8%;扣非归母净利润合计920亿元,同比增长11%。其中,超4成科创板公司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超8成公司实现盈利,更有41家公司净利润翻倍。
增速驱动离不开创新引擎。数据显示,科创板公司2022年1-9月研发支出合计已达822亿元,同比增长48.9%;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比例平均达13%,全年研发支出规模有望破千亿元。
一方面,公司产品创新释放了国内市场潜力。如神州细胞针对甲型血友病开发出首个国产重组人凝血因子Ⅷ,直击进口药品供给不足、价格昂贵的痛点,带动公司营收从1亿元跃升至10亿元。
另一方面,凭借技术创新,公司抓住了行业发展机遇。如昱能科技推出第四代大电流微型逆变器和第二代智控关断器产品,推动公司净利润翻番。
模式创新亦是公司提升竞争力的抓手。如芯原股份近年来将服务范围从硬件拓展至软件,提升了产品议价能力,公司2022年扣非后净利润预计实现扭亏为盈。
优结构,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从优化产业结构入手,科创板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上下游协同发展,支持企业提高产业链自主可控水平,推动我国能源体系向绿色低碳转型。
首先,促进战略新兴产业协同发展。整体来看,科创板以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线辐射产业、上下游,推动形成行业龙头为引领、上下游企业协同的矩阵式产业集群,壮大战略新兴产业的整体实力。其中,集成电路领域已有87家上市企业,在A股同行业公司占比超过六成,涵盖上游设计、中游制造、下游封测以及设备、材料等全产业链,聚集了多家行业龙头企业;生物医药领域上市企业达到108家;光伏、动力电池等新能源领域,以及轨道交通设备、工业机器人等高端装备领域,产业集聚效应也日益显现。
其次,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性稳定性。从实践来看,科创板大力支持“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助力相关企业加快科技创新。据统计,目前250家科创板公司已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录,分别占科创板公司总数的49%、A股专精特新“小巨人”公司总数的23%、注册制下专精特新“小巨人”公司总数的62%。2022年,上述250家科创板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预计营业收入合计将达3477.58亿元,同比增长35%。
再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科创板光伏、风电、动力电池等细分行业,均是助力双碳目标的重要力量。记者了解到,大全能源目前高纯多晶硅每公斤现金成本已自2022年一季度的69.53元降至52.02元,带动公司供应能力和盈利能力双双提升;动力电池龙头容百科技去年建成高镍产能25万吨,高镍、超高镍正极材料出货同比增长约70%。
稳预期,大力提振市场信心
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科创板公司投资扩产势头强劲。以此同时,基于对中国经济和硬科技的信心,“加仓中国、投资科创”的理念蔚然成风。
作为实体经济复苏的重要“风向标”,2022年前三季度,科创板公司投资扩产规模增长明显。购建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累计支付的现金合计达1469.39亿元,同比增长45.88%,接近2021年全年水平,预计将为相关企业提升产能、提高市场占有率、推动业绩稳健增长提供坚实基础。
同时,科创板公司通过增发、可转债、GDR、科技创新债券等多种途径融资,2022年全年合计募集资金超700亿元。如杭可科技近期在瑞士成功发行科创板首单GDR,募集资金约1.73亿美元。据悉,还有6家科创板公司也拟发行GDR.2023年年初以来,已有10家科创板公司发布再融资预案,拟募资金额合计超过120亿元。
科创板公司的稳健发展,亦增强了境内外投资者对中国硬科技的投资信心。2022年以来,科创50ETF产品净流入592亿元,占沪市ETF净流入金额的比重超过20%;科创50ETF产品份额持续增长,最新规模达873亿元,成为境内第三大宽基指数产品。截至2022年底,境外投资者持有科创板流通市值991亿元,占比3.6%,较2019年底增长了3个百分点。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