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快报:福克纳译者李文俊今日逝世 享年93岁

英语文学翻译家李文俊于今日凌晨3时30分逝世,享年93岁。李文俊生于1930年,195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译有诺贝尔奖得主、美国作家福克纳的重要作品《喧哗与骚动》《押沙龙,押沙龙!》《我弥留之际》《去吧,摩西》等。

李文俊曾在《世界文学》杂志工作多年,当时的杂志编辑部借的是人民文学出版社设在草厂胡同的“ 鲁迅著译编辑室”,主编为茅盾。刚开始他被分配在秘书组,负责通联工作,处理的事务比较杂——但也有机会与译界前辈诸如周作人与傅雷直接联系,几年以后才能专心在美国文学方面下功夫。后来回忆起来,李文俊觉得也多亏年少时但年轻时多做杂事,所以做学问的基础更加宽阔。

在李文俊的回忆中,彼时编辑部的工作提倡上门请教专家,刚开始工作时,萧乾曾带着他骑着自行车去拜访刚刚回国不久的冰心,也访问过入了中国籍的沙博理,后来还曾单独拜访过钱锺书和杨绛,当时是为了选登《吉尔布拉斯》(杨绛译)而去的。


(资料图)

1980年李文俊出版《福克纳评论集》收录了大量有关福克纳的论文与研究文章,在序中他提及,编译本文集的目的是为了填补国内介绍与研究福克纳的空白。但更好的填补办法还是将福克纳的代表作翻译过来,让读者自己进行适当的判断。1984年李文俊翻译的《喧哗与骚动》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在《<喧哗与骚动> 译余断想》一文中,李文俊写道,这是他所从事的工作中最艰难的一件,翻译历经整整四个年头,大约总有两年,此书日夜纠缠着他,像一场梦,有时是美梦,有时却是噩梦。

翻译一般来说比创作或学术写作容易,李文俊说,但这个行当的致命缺点是,遇见困难不能耍滑绕过去。此书的困难不仅在于多重角度、多种声音叙述,更在于准确再现人物的意识流。李文俊理解福克纳这样处理是为了塑造特殊的人物形象:班吉是一个白痴,自然不能有时序和逻辑,昆丁是一个即将自杀的精神半失常者,他的思想活动也像是胡言乱语,因此他更需要厘清小说的文理与企图,按照它们的原样放置在读者面前,做得足以乱真而不仅仅是复制文字。当时他也曾写信向钱锺书讨教,钱锺书在回信中说,“翻译(福克纳)恐怕吃力不讨好,你的勇气和耐心值得上帝保佑。”

李文俊对于福克纳具有深入的研究与认识,他不仅译有福克纳的小说,也翻译了福克纳的散文,他认为福克纳的散文有些像鲁迅的杂文。也正是在这些散文中,李文俊发现福克纳透露出对南北战争与《乱世佳人》电影完全不同的态度,比如散文中提及,老姑姑奶奶们在电影院看到《乱世佳人》里北军快占上风时便纷纷离座退场,发出一阵椅板翻的噼噼啪啪声,也写到福克纳对家中黑人仆从感情真挚,曾半夜被叫起开上几十英里的车,买回黑人老保姆临死特别想吃的冰激凌等细节。

除了福克纳, 李文俊还是最早将卡夫卡《变形记》翻译成中文的译者,最初发表在1979年出版的《世界文学》上。此外,包括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门罗以及简·奥斯丁、海明威等作家的作品他亦有涉猎。

参考文献:

李文俊,《五十周年琐忆》,《世界文学》(2003.4)

李文俊,《 <喧哗与骚动> 译余断想》,《读书》(1985.3)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