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速讯:中国金融业发展趋势报告(2022)发布,呈现10大特点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杨志锦上海报道 12月20日,由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第十七届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盛大举行。此次年会上,由21世纪金融研究院出品的《中国金融业发展趋势报告(2022年)》隆重发布,报告由广发银行信用卡中心支持撰写。报告梳理了银行业的10大发展趋势:
一是商业银行营收、利润增速放缓。42家A股上市银行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4.5万亿,相比去年同期增长2.8%。营收增速仍在增长,但相比去年同期放缓约5个百分点。究其原因,今年银行业继续让利实体经济,息差有所收窄。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42家A股上市银行实现归母净利润1.6万亿,相比去年同期增长8%。该增速相比去年同期放缓5.6个百分点,但高出营收增速5.2个百分点。其中一个重要影响在于拨备计提减少。前三季度拨备计提的减少,相应对利润增长形成正贡献。根据Wind数据统计发现,36家有连续数据的上市银行今年前三季度共计提拨备9336亿,相比去年同期下降6%。
二是中收占比下降。受减费让利、代销基金收入下降影响,前三季度上市银行中间业务收入规模有所下降:今年前三季度42家A股上市银行合计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8570亿,同比下降0.5%。前三季度上市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同期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8.2%,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0.6个百分点。
三是财富管理业务承压,代销业务生变。虽然零售AUM整体呈现增长的态势,但是今年财富管理业务有所承压。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42家上市银行财富管理类(理财、代理、托管业务)收入相比上年同期下降0.9%,主要因为资本市场波动,代理基金销售收入下降。此外,受房地产疲弱、隐性债务管控、非标压降影响,代理信托销售业务收入也下降。但银行相应加大了对保险业务的布局,相关代销收入出现增长。
四是零售贷款的增长普遍“腰斩”。与今年上半年零售存款增长普遍较好不同,零售贷款的增长普遍“腰斩”,且呈现分化趋势,部分银行增速高于5%,也有部分银行增速不到1%,甚至负增长,上市银行平均增速为3%。从零售利润来看,分化和波动较大,占比最高为建设银行,达62.81%,且较去年同期有微幅下降;最低不到20%,为光大银行,仅有16.95%;有6家银行占比超过50%,占比近半;3家银行占比波动幅度超过10个百分点,最高超过20个百分点。
五是信用卡业务扩张放缓。上半年绝大多数银行发卡量增长在2%-3%之间,近年来大力向零售转型的平安银行增长率也仅有1%。在透支金额方面,9家银行微增,增长率均不超过4%,5家银行出现下滑,其中工行较上年末下滑了将近5%。
在信用卡进入存量经营时代之前,广发信用卡在行业内率先实施前瞻布局,保持业务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广发信用卡2019年起拓展大数据与新技术的应用,升级动态预警监测和管控体系,实现智能风控能力提升。2021年中,广发信用卡启动了“千人千面、极致体验”的精细化经营战略,力图用科技化手段提升存量活跃。截至2022年8月末,广发信用卡新增卡户比为1.2,居同业前列,睡眠卡比例远低于20%。
六是房地产贷款占比下降。从走势看,今年上半年六大行房地产贷款占比均出现下降,其中农行降幅最大,其占比由去年末的35.4%下降至6月末的33%。这意味着六大行房地产贷款增速尤其是个人住房贷款增速低于各项贷款增速。6月末六大行房地产贷款余额合计为30.6万亿,相比去年末仅增长2.2%,显示房地产贷款需求十分乏力,其主要原因包括居民收入预期转弱 、烂尾楼冲击等。
七是绿色融资、普惠、制造业贷款增速较高。数据显示,上半年六大行制造业贷款平均增速为15%,高出贷款平均增速5个百分点;绿色贷款增速几乎都高于20%,增长非常强劲,普惠小微贷款也在20%左右。在房地产贷款降下去之后,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制造业三大领域贷款保持高速增长,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缺口”,使得信贷保持了稳定增长。
八是不良率稳中趋降。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29912亿元,不良率为1.66%,同比去年三季度末分别增加1577亿元、下降0.09分百分点。上市银行中,不良率下降的有32家,占比近八成;持平、上升的分别为3家、7家。
九是普惠金融减速提质。央行数据显示,2022年三季度末,人民币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余额31.39万亿元,同比增长21.6%,相比去年同期下降1.5个百分点,相比2021年一季度末下降6.4个百分点。监管部门要求,发展普惠金融,不仅要关注供给端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可得性,更要关注需求端每个金融消费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也就是关注每一个个体的“金融健康”。
十是银行三类行为成处罚重灾区。2022年前三季度,银行业共计收到各监管部门出具的罚单6195份。对全部6195份罚单的处罚事由进行大概分类,其中绝大部分的违规原因都是“未依法履行职责”,占比73%;其次为“违反反洗钱法”,占比10%;排在第三的为“违规经营”。“未依法履行职责”的具体表现主要包括:贷款审查/贷后管理不到位、贷款分类不准确、数据报送不合规、员工管理不到位、未严格审查贸易业务背景等。
(作者:杨志锦)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