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赛迪研究院规划所侯彦全:鼓励地方探索先进制造业集群跨区域协同机制 防范重复建设和资源分散

侯彦全表示,国家级重点先进制造业集群已经成为引领带动区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力量。

近日,工信部公示了第三轮集群决赛优胜者名单,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遴选出20个先进制造业集群。21世纪经济报道注意到,若公示正常,我国重点培育发展的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数量将扩大到45个。


(资料图)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下,培育集群不仅是我国应对国际竞争的战略选择,也是解决国内制造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有效举措。我国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应当注意哪些问题?不同区域有什么特殊的产业优势?如何进一步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针对以上问题,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了赛迪研究院规划所区域发展研究室主任侯彦全。

侯彦全表示,国家级重点先进制造业集群已经成为引领带动区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力量。为了加快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必须坚持集群化发展路径,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入到现有先进制造业集群中,但要防范一味追求热点而导致的集群重复建设和资源分散等问题,鼓励地方探索集群跨区域协同培育发展机制,增强区域发展协调性和联动性。

培育集群带动区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21世纪》:全国第三轮先进制造业集群决赛优胜者名单已经公示,从国内来看,我国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存在哪些特点?

侯彦全:结合三轮先进制造业集群决赛优胜者公示名单,目前先进制造业集群决赛优胜者共有45家。根据我们的研究,这些集群总体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覆盖地区广。据统计,这45家集群涉及19个省份,43个地市。从地区分布来看,45个集群中,东部地区有30个,中部地区有8个,西部地区有5个,东北地区有2个。

二是涉及领域多。从行业分布看,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有12个,原材料工业领域有7个,装备制造业领域有17个,轻工消费领域有5个,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领域有4个。

三是综合竞争力强。这些决赛优胜者是通过初赛和决赛两轮比拼,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通过“赛马论英雄”,优中选优胜出的。有传统优势领域的佼佼者,也有新兴领域布局的先导者,在产业规模、创新能力、链式协作、组织治理和产业生态层面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可以说,这些集群已成为引领带动区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力量。

《21世纪》:我国在进一步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的过程中,应当如何处理好传统基础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间的关系?这对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有什么意义?

侯彦全:构建实体经济和技术、金融、人才等要素紧密协同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和关键所在。在先进制造业集群这个小循环里,产业、科技、金融与人才协同配合形成的产业“小生态”,是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一“大生态”的重要组成。可以说,先进制造业集群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柱。现代化产业体系对新时代培育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也提出了新要求,包括要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在此过程中,要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这一最新论断,坚持集群化发展路径,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入到现有先进制造业集群里,通过跨行业跨领域的交叉融合,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壮大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不断衍生出新的“接续”或“替代”产业,形成新的增长引擎,最终实现产业规模扩张、质量提升和整体升级。

鼓励地方探索集群跨区域协同培育机制

《21世纪》:今年以来工信部等有关部门印发的《关于促进制造业有序转移的指导意见》以及《促进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暂行办法》,是否会对此前的集群空间布局产生新的影响?中西部地区在全国集群发展布局中应当扮演何种角色?

侯彦全:这两个文件都将对我国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发展、优化集群区域布局产生积极影响。《关于促进制造业有序转移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引导中西部地区发挥比较优势承接产业转移,着力打造区域性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支持东部地区加快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促进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暂行办法》明确提出,提升中小企业产业集群专业化、特色化、集群化发展水平,支持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参与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培育和建设。

近年来,中西部地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新兴领域加速布局,已经成为全国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带动性力量,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的重要阵地之一。西部地区正加速建设我国能源化工、新材料、轻工产品、绿色食品基地,中部正瞄准能源原材料、现代装备制造和高技术产业积极承接新型产业转移和布局,已经具备培育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的良好基础。尤其是45个集群决赛优胜者中,中西部地区合计有13家,武汉光电子、成渝电子信息、长沙工程机械等集群已经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21世纪》:目前部分地方政府仍以“大而全”思想指导地区经济发展,进而出现了集群产业同构性较强的情况,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避免地方重复建设造成的资源浪费?

侯彦全:为解决这一问题,应做好全国统筹,因地制宜,聚焦特色,鼓励地方结合资源禀赋优势,围绕某一细分领域,不断促进产业、技术、人才、资金等要素在一定区域空间内的高度集聚,实现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打造根植于地方的特色化产业基地,切勿一味仅仅追求热点,防范一哄而上导致的重复建设和资源分散等问题。同时,也要鼓励地方探索集群跨区域协同培育发展机制,凭借集群内跨区域发展和集群间的链接互动形成的集群网络,有效推动大中城市和小城镇在产业链上的分工协作,实现集群与城市(城市群)互动共生,进而增强区域发展协调性和联动性。

《21世纪》:除此之外,我国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还存在哪些关键问题?

侯彦全: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我国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发展还存在两个方面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方面是集群协同创新机制不完善,核心技术和关键环节需要突破。多数集群在全球产业垂直分工体系中,对产业链关键环节和核心技术的把控力不强,尚不能为技术研发创新到大规模产业化提供肥沃土壤。另一方面是集群发展促进组织内生动力尚未完全激活,运营模式还需大胆创新,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枢纽型组织功能转变较慢,组织架构和定位不适应集群发展需要,尚不能有效促进集群网络化合作。

进一步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21世纪》:目前不少地方提出要加快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在你看来,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有什么具体的衡量标准?国际上有哪些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侯彦全:对于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我们认为没有具体的定量标准,而是在产业竞争力、技术创新力、品牌美誉度、行业影响力等方面,得到全社会的认可,形成一种共识。我们不以规模论英雄,只要有足够的竞争力和影响力,第一第二第三都可能是世界级。界级”的意思就是要求我们培育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中要坚持国际化思维、全球化视野,对标国际知名集群,瞄准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形成产业链融入国际循环的新机制,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地位。

21世纪以来,美国、德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或经济体纷纷聚焦集群战略,制定相关文件和专项计划,推动优势领域集群向更高水平迈进,一些经验与做法值得借鉴。

一是注重政府层面高位推动。例如,美国于2009年提出“美国创新战略”,2010年制定多个联邦部门共同推动的区域创新集群计划,2018年继续推进深化集群发展的区域创新战略计划,再到2022年提出“重塑区域竞争力集群”行动。又如,德国2007年在全国范围开展领先集群竞赛,致力于打造一批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2012年实施走向集群计划,把领先集群的成功经验向更多的集群推广。

二是强化竞争竞赛比拼。例如,德国第一轮“领先集群”竞赛从38家申报集群中遴选出12家候选者,12家候选者再通过竞争评选,最终5家被选为领先集群。再如,欧盟委员会早在2009年就发起了欧洲卓越集群倡议,成立了欧洲集群分析秘书处和欧洲卓越集群基金,组织专家开展集群评选,建立了一套金标、银标、铜标集群的评价体系。

三是发挥集群发展促进组织作用。美国的集群发展促进组织多数是非营利组织,也有的是研究型大学。如美国“国道10”海洋产业科技集群,该集群的发展促进组织是密西西比技术企业公司负责管理、运营和服务。德国集群发展促进组织主要多数采用公司型,部分采用联合会型。如德国的东威斯特法伦—丽璞集群,集群发展促进组织主要由当地政府管辖的采取公司化运作的非营利组织Its OWL来担任。日本注重推动政产学研合作创新,搭建企业与第三方机构的关系网,有效促进创新要素的流动与共享。例如,九州半导体创新集群中,九州半导体创新协会作为集群发展促进组织,主要做好政产学研网络搭建、核心人才培养、技术与市场信息收集发布等工作。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关键词: 先进制造业